據統計顯示:中國80%左右的人都有不同程度腰痛或腿痛的病史。據另一項調查顯示,中青年的脊椎病發(fā)病率正在急速上升:在30—40歲的人群中有59.1%人患有頸腰椎病;而在50—60歲的人群里,患者達到71%;60歲以上的人群,發(fā)病率則高達82%。腰疼腿疼如果不及時注意,就會衍變成腰椎間盤突出、關節(jié)炎。
平時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有人問到腰椎間盤突出能否自愈這個問題,其中很多人甚至是我們的醫(yī)生同行。你可能會從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答案。事實上,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有些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腰腿痛癥狀可以自愈。但這意味著腰椎間盤突出就消失了嗎?答案并不是這么簡單。每位患者的突出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突出的比較輕,癥狀可能會逐漸消失,但腰椎間盤突出仍然存在。
腰椎間盤突出是如何產生疼痛?
腰椎間盤是由外層的纖維環(huán)和內部的髓核構成,這種構成好比“湯圓”,當椎間盤壓力增高,把湯圓的“面皮”擠破,里面的“湯”也就是髓核就會流出來壓迫支配下肢的神經根,從而引起下肢的放射痛。當髓核遇到神經根時同時會產生炎性致痛因子,從而進一步加重下肢的疼痛。類似“湯圓”的腰椎間盤
腰椎間盤突出產生的腰腿痛是如何自行消失的?
1.自身免疫反應
當髓核突出之后,自身免疫系統會自動識別髓核,認定其為外來有害物質,識別并攻擊髓核,可一定程度減少突出的體積,產生的炎性致痛因子在一定程度也會被消除。
2.髓核水分的吸收
突出的髓核含有水分,經過一定時間水分會逐漸被機體吸收,因此突出物會產生萎縮,從而減輕了對神經根的壓迫。
3.椎間盤自然回縮
目前這種觀點較有爭議,有些學者認為經過一定伸展活動,向外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會自然的回縮,減少了向后方神經的壓迫。
上述三種因素都會使突出的椎間盤輕微回縮,這也意味著神經根受壓迫減輕,但椎間盤突出仍然存在。疼痛的減輕只因為神經根壓迫減輕和局部炎癥消退。
腰椎間盤突出到底該如何面對?
當我們患有椎間盤突出時,我們不應過分關心椎間盤突出是否會自愈,而更應該關注于如何減輕急性疼痛并預防將來更嚴重的問題。
腰椎間盤突出的運動康復鍛煉方法
方法1:五點支撐練習法
操作: 拿開枕頭平躺在床上,調整呼吸。 用頭部、兩側手肘、雙腳支撐身體,背部用力使臀部離開床,直到腹部前向上凸起,整個身體呈拱橋形。 堅持5秒后放松肌肉,放下臀部,調整呼吸放松3~5秒。 每天鍛煉100次,分3~5組完成。
方法2:三點支撐練習法
操作: 在五點法的基礎上,腰背部力量有所改善時進行。 拿開枕頭仰臥床上,放松、調整呼吸。 雙手抱頭,頭枕部用力向后頂床,用頭和雙足跟支撐身體抬起肩背部和臀部。 持續(xù)3~5秒后放松肌肉,放下肩背部休息3~5秒。 一起一落為1個周期,每天鍛煉50次~100次,可以分幾組完成。
方法3:燕飛練習法
操作: 俯臥床上,拿掉枕頭,調整呼吸。 雙手背后到臀部,以腹部為支撐點,用力挺胸抬頭,使頭頸胸和雙下肢同時抬起離開床,動作形似飛燕。 持續(xù)3~5秒,然后放松肌肉,將身體放回床面休息3~5秒。 一起一落為1個周期,每天鍛煉50~100次,分3~5組完成。
說明:這種鍛煉方法比五點法和三點法費力一些,腹部較為肥胖或者力量不足的爸媽剛開始做的時候比較難以完成,可以試試改良版的燕飛法。具體方法是可以只抬高頭頸部和胸部,可以讓爸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飛龍醫(yī)療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是新一代治療頸腰椎疾病的現代化物理康復設備。該設備不手術、無痛苦、定位準確,利用持續(xù)的高負壓,對椎間盤進行滋養(yǎng)性減壓治療,它為廣大頸腰椎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工作原理
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模擬失重狀態(tài)下肌肉的放松狀態(tài),通過精密的設計,以非線性的對數牽引力使治療作用集中在病變的椎間盤,使盤內形成持續(xù)的高負壓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基本無不適感覺,具有定位準確、作用力集中、牽引機理科學、動態(tài)可控、治療效果突出、患者舒適度高、無痛苦等優(yōu)點。
通過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治療可以實現:
A、利用非線性對數作用力力,擴大椎間隙,增加椎間盤高度,使椎間盤內持續(xù)處于高負壓狀態(tài);
B、使突出的髓核疝回納,解除周圍血管和神經的壓迫;
C、使氧氣、水份和營養(yǎng)物質滲透到椎間盤內,達到營養(yǎng)和修復椎間盤的目的。
與常規(guī)牽引技術的區(qū)別
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生成個性化的、持續(xù)、動態(tài)、平穩(wěn)、緩慢的減壓力作用在病變椎間盤,這是產生持續(xù)性負壓的一個必備核心條件;再結合感受器-反饋系統的監(jiān)測,動態(tài)智能化控制,以每秒13次的監(jiān)控循環(huán)來避免椎旁肌肉在牽拉治療過程中產生抵抗反應的第一位核心條件,才能夠實現通過成角度施力及床體人性化的設計等,最終使病變間盤內產生持續(xù)有效的負壓,能夠模仿椎間盤生理滋養(yǎng)、解決病人的頸腰椎疼痛癥狀。
常規(guī)的牽引治療技術,沒有高精度的反饋系統,很難實現動態(tài)施力,它不具備產生有效減壓力的兩個核心條件,很難實現消除肌肉抵抗和外在附加力的干擾;作用力也很難有效地作用于病變椎間盤,很難產生有效的持續(xù)性負壓狀態(tài),從而也很難產生真正有效的治療作用。
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腰椎)適應癥
1、腰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引起的疼痛
2、急性或慢性背部疼痛以及背部手術后出現的再發(fā)性疼痛
3、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的持續(xù)性疼痛
4、坐骨神經痛
5、后小關節(jié)綜合癥
6、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的椎間盤源性疼痛
7、腰椎間盤介入和手術后的康復及治療
8、腰肌勞損
注:禁忌內容或者注意事項詳見說明書。